•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公众号

中贸圣佳春拍呈现“长安画派”笔下的传统与生活

  上世纪60年代初,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取得巨大成功,他们独特的表现语言震动了整个美术界。“长安画派”在创作手法上,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人民日报》以《长安新画》为题发表评论,《美术》杂志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长达两年的中国画继承与革新问题的大讨论。长安画派打破了文人画的历史局限,给传统文人绘画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证明了使传统绘画在新时代表现生活和直抒心灵的可能性,为中国绘画发展开辟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向。

  五十年代是石鲁艺术生涯中非诚活跃的时期,1950—1956年间先后多次赴甘肃的祁连山区、青海藏区、印度、埃及等国家写生,《王同志来了》、《古长城外》(现藏中国美术馆)、《金字塔的傍晚》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极为重视情结、故事性以及画面的形式感和表现力,此次春拍《两个交谈的人》是其五十年代创作的非常特殊的精品。

石鲁 《两个交谈的人》1954年 26.5×36.5cm 钤印:石鲁之印 来源:藏家直接得自石鲁家属。

  此作创作于1954年,表现生活当中最平凡的场景—品茶论道,画面两人席地而坐,聚精会神,相互都举出手势,似乎谈论已达高潮,神态表现生动、细腻。瓷茶壶直接留白,与地毯形成鲜明对比、层次分明。整幅画主体鲜明,韵味感十足。

  如从其构图、表现形式和戏剧性上进行对比,此作与号称世界最贵艺术品:塞尚的《玩纸牌者》(其一)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西方人玩牌“炫技”,东方人品茶论道,从两幅画上便可体现出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不论是玩牌还是品茶,都是人类“交流”的不同体现。而代表东西方的两位大师在追求艺术的至高点上却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两个交谈的人》石鲁为我们上演了一部“东方式”的情景剧,是他众多人物画题材中最为特殊的一幅精品佳作。

左:石鲁《两个交谈的人》 右:塞尚《玩纸牌者》(2011年1.6亿英镑成交)

石鲁 《老人坐像》 1957年 51×37.5cm 钤印:石鲁 来源:藏家直接得自石鲁家属。

石鲁 《写生人物》 1958年 33.5×44cm 题识: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日,石鲁习作。钤印:石鲁

  说明:1.即将出版于《石鲁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经石鲁家属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3.画面所描绘人物为修军先生。修军 (1925-1994) 山东莱阳人。擅长版画。1948年毕业于北平艺专。曾在部队从事工作。曾任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石鲁 《田头所见》 27×27cm

  款识:田头所见,石鲁。 钤印:石鲁习作

  展览及著录:香港集古斋《庚午新春书画展》,1990年1月25日,并刊于目录,图版17。

  来源:香港苏富比,2003年4月中国书画拍卖会,编号567。

  石鲁 《行书七言诗》138.5×57cm

  款识:运转高低自古筹,千秋漫度为千秋。石鲁书。

  画印:石鲁书于长安庐屋为格耳 鉴藏印:安思远藏

  出版:《艺术为美:安思远珍藏石鲁作品展》展览图录,纽约佳士得,2011年,P92。

  何海霞与赵望云、石鲁合誉为“长安三杰”,共同创立“长安画派”,为长安画派重要画家。他在水墨、青绿、界画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面貌多样,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致的小幅作品。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给了他不少灵感,其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华滋。

  何海霞《杨家沟》34×44cm

  题识:杨家沟。东渡之前,毛主席、周总理在杨家沟小学作动员报告,写此以誌缅怀。

钤印:何海霞印 出版:《何海霞全集》卷三,P60,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与何老大众多大尺幅陕北革命圣地题材画相比,此幅《杨家沟》可谓是难得的红色题材小精品。杨家沟位于陕西米脂县杨家沟村,1947年11月22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从佳县到杨家沟村。在这里一直留驻到1948年3月2日,历时4个月,杨家沟村成为毛主席转战陕北期间逗留时间最长的村庄。此幅作品便是描写东渡之前毛主席、周总理在此地作动员报告这一历史时刻。通观此作,立意雄奇,看似画面空无一人,却是以无寓有、以静寓动,小中见大。笔墨层层叠叠,雄健有力,蔚为大观!

  蔡鹤汀在创作上继承前辈的技巧,但并不拘泥于古法,而是在吸收民族画精华的同时,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所画的山水,笔墨豪放、意境新奇。他所画的人物仕女,神情典雅、身姿婀娜,张大千先生看后曾经称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此幅《万壑响松图》为市场少见之大幅山水精作。

  蔡鹤汀《万壑响松图》180×95cm

  题识:万壑响松风,百难渡流水。荫桐同志书法家清正耳,一九五六年夏暮,蔡鹤汀。

  钤印:蔡氏、蔡鹤汀五十以后作、万水千山日课、江山万里忆旧游、红蓼书院

  说明:附与画家夫人区丽庄合影照片及录像资料。2.上款人为王荫桐,陕西老一辈书画家,著名收藏家,与石鲁、何海霞、蔡鹤汀等人交往甚密。

  继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蔡鹤汀等外老一辈画家之后,“长安画派”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以王子武、刘文西、李世南、王有政、赵振川、崔振宽、王西京、陈国勇、郭全忠、江文淇等一大批为代表的“新长安画派”继承了“长安画派”面向现实,又不忘传统的艺术宗旨,创作了大批风情各异的作品。

  王子武,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他被称为继蒋兆和、方增先等大家之后水墨人物画的另一个高峰。蒋兆和曾说:人物画要看王子武,他已超我。黄永玉用“震惊”二字表达观看王子武作品后的感受。

  王子武《杜甫像》129×67cm

  款识;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休已,生者何自守。少陵诗意,子武画稿。

  钤印:子武写意 说明:荣宝斋旧藏,并附荣宝斋旧藏证书。

  《杜甫像》是王子武人物画中的经典形象之一,此作以写杜甫《枯棕》诗意。《枯棕》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所作的一首诗。当时军兴赋繁,故杜甫作此为蜀民请命。历代为杜甫造像者不计其数,却无不流于程序。而王子武此杜少陵像,似有灵魂,画中棕榈叶纷披垂散,墨浑淋漓,杜甫身披长袍,柱杖静思,他的脸上写满了说不完的沧桑、量不尽的襟抱,是无奈,是释怀。拙辣的线条勾勒出了杜甫鲜活的人物形象。王子武开创的“精微写实”与“疏放用笔”一派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写实造型与传统笔墨的高度结合,正如他有些歪斜、瘦削的、写的很慢的行书那样,以节奏连绵不断,行笔却有些枯涩的线描营造了自己成熟的绘画语境。深化人物质感和内心世界艺术观,使观者很自然的与画、甚至与作者都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

  1981年,王子武尚住古都西安,生活十分艰难,扔坚持作画,他在自画像上这样题诗:

  惨淡经营愧无能,枉费衣食哭无声。

  画不出奇画到死,不负此生了此生。

  “出奇”的艺术追求贯穿了他一生的艺术创作,而命运多舛的杜甫形象便成为了这一时期画家的心灵写照。此件《杜甫像》是目前市场王子武人物画中最出彩的力作之一。

王子武 《雄鹰》89×67cm 题识: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子武时于长安。 钤印:子武、神禾原人也

王子武 《野趣》95×35cm 题识:杨铭同志正之,子武。 钤印:子武写意

  刘文西是以画陕北而成为大家的,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他也塑造了陕北。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祖孙四代》带给人们的震撼。在这幅永载史册的作品中,刘文西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他以高瞻远瞩的胸襟,以高屋建瓴的智慧,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从《毛主席和牧羊人》至《同欢共乐》,从《支书和老贫农》到《沟里人》,他的每幅作品的诞生都会带来一片赞叹之声。

  刘文西《同学》1958年 26.5×16.8cm

  题识:徐娥同学留念,文西,五八·八。

  出版:《人民艺术家刘文西》P105,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刘文西 《小姑娘》 1983年 20×26cm

  题识:周樑学兄正之。一九八三年,刘文西。钤印:刘文西

  出版:《人民艺术家刘文西》P107,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血与火的洗礼》是李世南先生革命历史主题的代表作品,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画面众多人物组合巧妙,神态传神, 笔墨生动有力。战士赤裸的身臂,色墨并用,力量感、金石味十足。通篇大量使用朱砂连皴带擦,极大营造了特殊年代激情火热的气氛,战士们在民族生死存亡之下,不畏艰险之势气吞山河。观此画,仿若能听到枪炮声、厮杀声震耳欲聋,生存与死亡成了一瞬间的事情。李世南在处理这些紧张气氛时也不乏“温情”的表现——画面右侧,一对告别的情侣兼战友扶手而立,深情而视,这一刻,他们也许是短暂的别离,也许是永远!

李世南《血与火的洗礼》138×139cm

  款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时余从师于石鲁尚在陕西省创作组,此画即是为其展览所作主题性绘画,风格在学院派与长安画派之间,以今观之有显明时代之烙印,也是余人生中重要一步也,诚可珍贵。癸巳春世南补题于京华。

  钤印:李氏、世南

  出版:《民间藏李世南精品集·卷三》P292,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7月。

  说明:附作者合影、录像。

  画家把不同战争画面、不同情感融为一纸,可见其当年的创作热情和在人物画方面的开拓精神非同凡响,以至于时隔近四十年后的2013年春,李世南再次见到此作时心情尤为激动,向携此作来访者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和重要意义。他在补题中所言: “……今观之有显时代之烙印,也是余人生中重要一步也,诚可珍贵”。

  我渴望看到他们毫无修饰、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中流露出的美……我喜欢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我希望自己的画让人们看了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用最朴实、最自然的语言,传达出我对生活最深切的感受。这是我的目标。

  ———王有政

王有政 《奶奶妈妈都爱我》1984年 131×110cm 题识:奶奶妈妈都爱我。甲子中秋有政画于长安北郊。钤印:王有政印、笨人、平易人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粉丝0 阅读847 回复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榜

Powered by 文艺日报 © 2010-2099 cnwhw.com.cn Inc. 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250号 (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601089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