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公众号

音符铸就革命丰碑,旋律响彻老区故地

  音符铸就革命丰碑 旋律萦绕老区故地

  ——原创交响组曲《红色马栏》旬邑专场献礼建党104周年

  秦悦萍/文 刘宇辉/图

  ‌2025年6月30日晚,在党的104岁华诞来临之际,咸阳爱乐乐团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大型原创交响组曲《红色马栏》荣归革命故土。旬邑县职教中心报告厅内,近700名干部群众在磅礴交响中穿越时空,重温马栏烽火岁月,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伟力。这是大型原创交响组曲《红色马栏》在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咸阳市总工会、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咸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旬邑县委,旬邑县人民政府的精心指导下,荣获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之后,首次回旬邑的专场汇报演出。

  ‌音符讲述革命史诗:乐章蕴含峥嵘岁月‌

  当国家一级指挥家张进军扬起手臂,《马兰谣》的旋律如晨曦破晓般倾泻而出。这部由徐平出品、李夏河艺术指导、王安潮作曲、苟海生作词的交响组曲,以五个震撼乐章构建起一座“声音的革命博物馆”:‌《勇立前哨》‌ 以紧迫的节奏再现1936年危急时刻——习仲勋同志临危受命,穿越封锁线重建关中特委,弦乐与定音鼓的撞击犹如暗夜行军,铜管齐奏奏响守卫边区南大门的誓言。‌《铜墙铁壁》‌ 在笛子演奏家周晓宇的清越笛音与男声铿锵演唱中,描绘了根据地恢复生机、大生产热火朝天的场景。复调织体交织出民主建设与抗日救亡的壮阔图景,彰显军民同心铸就的钢铁长城。‌《英才熔炉》‌ 迎来震撼转折——省级非遗旬邑唢呐传承人毋帅云登台,高亢激越的唢呐声刺破云霄。这传承五百年的民间瑰宝与交响乐碰撞,将陕北公学青年“借日月星光,读大块文章”的豪情化作时代强音,奏响革命教育事业的辉煌乐章。‌《统一战线》‌ 以多变旋律展现政治智慧,小提琴的细腻对话象征协商沟通,恢弘齐奏则宣誓团结力量。乐章巧妙还原“三三制”民主实践,再现关中分区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历史画卷。‌《边区模范》‌ 在小提琴家钱博宇如泣如诉的琴声与女高音的深情咏叹中升华。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七孔桥连接党心民心的象征,在温暖旋律中凝成“党的利益第一位”的精神丰碑。

  ‌荣归故里接受检阅:老区人民深情共振‌

  作为革命故事发生地,旬邑专场上演具有非凡意义。“这不是普通的演出,是革命精神回归诞生的土壤!” 特邀指挥张进军感慨。当《英才熔炉》中旬邑唢呐声响彻大厅,台下白发老者眼含热泪——这植根乡土的声音符号,让历史记忆瞬间鲜活。

  “每一段旋律都在诉说父辈的故事。” 马栏革命后人王先生动情表示,“《铜墙铁壁》里大生产的号角声,让我想起爷爷开荒种粮支援前线的往事。”乐团首席张苏秦坦言:“在老区演出压力巨大,但观众眼中闪烁的光是我们最高的奖章。”

  ‌赓续基因开启新程:音符激荡奋进力量‌

  终章《马栏颂》以史诗气魄将晚会推向高潮。“马栏红,红马栏,一脉相承焕发绚丽光彩!”的合唱与交响轰鸣共振,舞台后方巨幅电子屏上,昔日烽火马栏与今日绿色旬邑交相辉映。当音符最终沉淀,雷鸣般的掌声在报告厅持续近一分钟。

  “这是用交响语言书写党史的成功典范!”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杨焕亭评价说:“它让革命精神从史料中站立起来,形成具象化的情感冲击。”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组曲的文学设计杨帆感言:“在建党104周年前夕,这部诞生于陕西文化沃土的作品荣归故里,既是艺术精品对革命老区的致敬,更是新征程上凝聚力量的战斗号角。”

  据悉,《红色马栏》创作历时两年,汇聚国内顶尖主创团队。乐团团长徐平带领词作家苟海生、作曲家王安潮等多次深入旬邑采风调研、仔细打磨,将唢呐、秦腔等本土音乐基因熔铸于交响语汇。本次演出,得到了咸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陕西省交响乐协会,中共旬邑县委,旬邑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此后,作品将争取开启全国巡演,让红色旋律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粉丝0 阅读15 回复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榜

Powered by 文艺日报 © 2010-2099 cnwhw.com.cn Inc. 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250号 (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601089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