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舟《剔灯图》局部 全形拓由研究青铜器而诞生。中国的青铜器早在夏商周就已达到鼎盛,那时,青铜器物的使用规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些史学家干脆把那段时期称作“青铜时代”。但秦汉之后,随着铁器的推广,风光无限的青铜开始衰落,渐渐沦为古董。 到得清代中后期,一大半是缘于文字狱的威慑(未免招来杀身之祸,许多学者潜心于研究与时代隔得较远的“故纸堆”、古物,这只要看看沈从文在后半生不再“从文”,转而研究起中国服饰一例中就可以想见),投身青铜器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青铜器那时候已经是价值昂贵的古董了,一般人收藏不起,而藏家也难将自己的藏品展示给更多人。粉丝间交流起来是大大的不便啊! 而与此同时,“金石学”中研究碑石的那帮人却从隋唐开始就发明了一种为“碑石”拍照的技法——“传拓”,或称“拓印”,也就是用纸紧紧覆盖在器物的文字、纹饰上面,然后用墨印出痕迹。“传拓”能够较好地保留碑石上铭文的本来面目,直观且真实,因而在“碑石”圈子里极为流行。不过“传拓”大多是以平面石刻为对象,一般不涉及青铜器,至于传拓青铜器器形,更是从来没出现过的。 散氏盘 青铜器毕竟是立体的,与“碑石”圈子里的二维平面大相径庭,也难怪风行日久的“传拓”与青铜器无缘了。但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浙江嘉兴偏偏出了这么一个人——马起凤,为了欣赏和描述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他破天荒地将“传拓”之技施在了青铜器上,以墨传拓青铜全形,“全形拓”由此诞生。 所谓“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形拓、图形拓,它是一种以墨拓为主要手段,辅以素描、剪纸、绘画修饰、剪裁拼凑等技术、技巧,将青铜器的立体形状复制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法。顾名思义,“全形拓”拓出来的器物形状富有立体效果,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了三维艺术! 六舟《百岁图》局部 到清末,大金石家陈介祺采用分纸拓法,使“全形拓”得到进一步发展。 贾文忠《马年大吉》(局部) 然而,时至今日,伴随着摄影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全形拓”这门传统社会里耀眼的绝技也正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沦为故宫博物院等极少数研究机构中不常为外人所知的绝活。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