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叶建清作品鉴赏
孙过庭说:“专攻一体,以至绝伦”,意思是说学书者应以一种体专心修练,然后达到最高境界,此话自然有他的道理。但也不尽然,历代书家中不但书法各体皆能,还涉猎会画者有之,比如苏轼、董其昌、祝允明等,其书其画都是上层之作,而时代发展到今天,由于汲取书家精华的渠道不象古人那样局限,有些书家更是多体并进,多元化发展,且都达到了至臻完美的境界。而他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在书法艺术之路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苦修成家,各体皆能的人——叶建清。 艺术小传:81年在福建从师于孙肇祥先生、在其引导指导走上书法之路。自幼酷爱中华传统文化,研读古代碑帖,苦练临摹,初字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楷书。继而倾心魏碑,深研郑道昭云峰诗刻,隶书主学金农,行书涉猎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而后深耕孙过庭《书谱》、王義之的《十七贴》,逐渐丰富了行草章法、布局及用笔之形意。在书法艺之路上可谓孜孜以求、博取众长,其作品既继承传统碑帖又有创新力,形神兼备,端庄厚重,作品多次在省内外报刊发表。
艺术小传:81年在福建从师于孙肇祥先生、在其引导指导走上书法之路。自幼酷爱中华传统文化,研读古代碑帖,苦练临摹,初字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楷书。继而倾心魏碑,深研郑道昭云峰诗刻,隶书主学金农,行书涉猎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而后深耕孙过庭《书谱》、王義之的《十七贴》,逐渐丰富了行草章法、布局及用笔之形意。在书法艺之路上可谓孜孜以求、博取众长,其作品既继承传统碑帖又有创新力,形神兼备,端庄厚重,作品多次在省内外报刊发表。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他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蔡邕的这些精妙论调,现实中能娴熟撑握并使用的不多,这需要书家多年的苦修才运用自如,在这方面,叶建清不愧遍学历史名家,做得是相当到位的。 “前路还长,艺无止境”,叶建清常自嘲对于书法的精深文化内涵,他不过只发现冰山一角,他说在国家提出2035年全面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把传统书法艺术全面普及推进,是他考虑最多的,这一种忧国忧民的家国大情怀呀,我们也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传统的中国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全面复兴的。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