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公众号

浅论紫砂泥及“五色土”的工艺特性

  范国祥著

  范国祥论文“浅论紫砂泥及“五色土”的工艺特性

  ”发表于《艺术品鉴》2017年5月刊。

  时下,紫砂壶被收藏者和爱壶人所追捧,紫砂行情看涨,现在的紫砂市场正值盛世。宜兴有丰富的紫砂矿料蕴藏,紫砂泥是一种含铁量高、可塑性强的团粒结构的陶土。原矿紫砂泥有紫泥、红泥、段泥等。

  下图为紫砂泥的原矿矿源结构

  黄龙山的原矿泥料纯正且含丰富的赤铁,对人体有益。其泥料所制的紫砂壶透气性强,养出来的紫砂壶水色漂亮,容易形成包浆。

  紫砂的成型与一般的陶瓷器不同,它是采用独特的捶、打、拍、围、滚卷、镶接、黏接等方法成型。这种高难度的技巧,经由时大彬开始及历代前辈的共同实践,使紫砂的技术体系得以确立。之后又经过几代紫砂艺人的完善,逐渐形成了定式。今天,紫砂行业的范家从业人员,都必须经由这种基本功的严格训练。

  为什么很多壶友喜爱用紫砂壶泡茶呢?“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可见,要想泡茶好茶的味道,离不开孕育紫砂壶的好土,即“五色富贵土”。在宜兴的壶艺师们,从小就在父辈们的带领下,把玩着这一捧神奇的“五色土”,根据各种泥的特性来搭配和选择,制作出名贯古今的宜兴紫砂壶。

  所谓“五色土”,即指制作紫砂的泥料颜色,主要有清水泥、拼紫泥、朱泥、红泥、段泥等。对于清水泥,也称作清水砂,宜兴丁山陶者称之为“普泥”,而玩家们多叫“红紫泥”。该泥外观古朴,长期使用老味浓郁,乃制陶人珍爱之品。清水泥在泥性上稳定性高,较易成型,且干湿易控制;对于陈泥,在使用上需要回炼,将氧化铁及其他石灰质杂质进行剔除,避免生黑边。另外,地域清水泥,宜兴矿人及紫砂人还关注俗称“底槽清”的泥料,它是清水泥中的一种,因含铁量、含铝量高于清水泥,存量少、开采难,质硬且比重高,多存在黄龙山矿井底层。因此,品质更优秀。

  拼紫泥主要是在清水泥中添加了1%-3%的氧化锰材料,氧化锰本身对人体是有益的矿物质,利用拼紫泥来改善紫砂壶的泡茶功用,增强人体对锰的吸收。在泥性上,拼紫泥与同配的清水泥相比,耐温相对低一些,与氧化锰自身的低熔性有关。

  红泥是制作紫砂的重要原料,但一般人多不关注。在《阳羡茗壶系》中,有“嫩泥,出赵庄山,和以一切色土,乃黏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石黄泥,出赵庄山。”这里所提到的“石黄泥”,据前辈们考证即是红泥,历史上“赵庄”是最早产红泥的产地,但今天已停止开采。“赵庄”,即是位于川埠乡的赵庄,与蒋笠、红卫等地都属于紫砂“红泥”产地。从泥性上来看,川埠红泥结晶度高,收缩性较大,不适合拍打成型。

  朱泥本身属于红泥,对朱泥矿在选料上要进行专门勘查,不同环境对朱泥也会带来一些变化。粗选后的朱泥矿,需要进行精细筛选,敲打成蚕豆般大小的泥料,可以对包裹的杂质进行剔除;炼制过程主要有研磨、过筛、加水搅拌、排气、晾晒、陈腐等,虽工艺简练但每一步都需要格外细心,防止杂质掺入,影响炼制质量。朱泥是红泥中的精品,含铁量约在18%以上,烧成后色彩鲜艳,很受消费者喜欢,但在做大件紫砂陶器上不宜多用。

  说起段泥,主要是位于黄龙山的紫砂黄泥,通常作为配色泥料来使用,但其本身也极为珍贵。在诸类泥料中,绿泥为“段泥中的极品”,位于丁蜀镇。黄龙山的绿泥矿,多以层状分布,一层石、一层泥,好像片片“石排”。绿泥的矿藏位置,多位于段泥夹层中,紧邻石排夹缝,呈现带状,存量少,即便遇到也是薄薄的一层,因此更显得娇贵。在泥性上,段泥拉结强度低于紫泥,绿泥更逊,因此在烧造上如果比例不当极易开裂。纯粹利用绿泥来烧制壶器较少,比较适合局部的装饰用色,特别是烧制后所表现的绿、黄相间的成色,既显得朴雅,又不失传统之貌,相得益彰。另外,墨绿泥是紫砂配泥中的一种,因含有氧化钴,在烧成后呈现深绿或墨绿色,但在配制比例上要因壶而定,一般掺入量为0.5%-5%。

  虽说现在黄龙山已经被封矿,但是紫砂泥料也并无存在枯竭一说,制壶人家中都会存放了几吨甚至几十吨的泥料,封矿是为了保护资源,防止地面下陷情况的产生。对于五色土的了解和应用,在紫砂壶器制作上,不仅要关注泥料自身的性能和特点,还要从紫砂造型、紫砂制作工艺,以及制壶人所寄寓的情感、悟性等因素有关,来增强紫砂壶的价值。以壶会友,老收藏家们能重温过去与紫砂泥的旧梦,新收藏家们能对紫砂泥有更深的认识与选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江夏,吴隽,张茂林,吴军明,李其江,郁永彬,梁铎,方涛. 宜兴紫砂泥料性能研究[J]. 江苏陶瓷,2011,(03):20-23+25.

  [1]吴燕萍. 得天独厚的宜兴紫砂泥料[J]. 佛山陶瓷,2014,(07):70-71.

  [1]顾建余,马国芳. 宜兴紫砂大观——细说宜兴紫砂泥和紫砂壶[J]. 中国集体经济,2015,(05):54-61.

  范国祥大师认为对于紫砂艺术的诠释不仅是我们日常所见紫砂壶等作品,还应该把制作紫砂的技艺流传下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紫砂艺术,去体会艺术作品中包含的精神传承,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近年来范国祥先生致力于紫砂艺术的推广,并且在国家级艺术刊物发表多篇艺术价值极高的文章,这篇《浅论紫砂泥及“五色土”的工艺特性》就对紫砂泥选取制作和鉴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人们对于紫砂艺术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粉丝0 阅读1236 回复0
上一篇:
聚焦博鳌 | 大咖齐聚,论道创意经济发展发布时间:2017-03-25
下一篇:
国之重器 一带一路《中国尊》全球发行发布时间:2017-04-17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榜

Powered by 文艺日报 © 2010-2099 cnwhw.com.cn Inc. 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250号 (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601089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