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中国书画界,于友善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美术家。他创造的别具一格富有诗意的水墨山水、人物、花鸟画作品,受到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4月22日至27日,“友水善墨——于友善近作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1号展厅(南京市长江路333号)对外开放展出。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于友善的名字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时正在研读大学本科的于友善创作了一张大尺幅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内容是他到山东老家写生,背着个画夹子,和一群老乡在一起;画面构图饱满,笔墨酣畅,画面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后来在一次画展上,注明画家、收藏家黄胄先生看到了这幅画并大加赞赏。此后,于友善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全国美展的获奖名单中,1989年《康熙跪师》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94年《儒林外史》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1999年《九九春运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2004年与张友宪合作的《天降大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先后出版有《于友善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13)、《于友善中国画集》(广东收藏家协会2010)、《于友善——九九春运图》(天津杨柳青书画社1999)、《养心融笔·于友善》(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于画于情·于友善中国画展作品集》(恒当代艺术空间)、《捉刀代笔·于友善篆刻作品集》(恒当代艺术空间)等作品集。他的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其语言形式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造型、线条、构图、色彩等等,不一而足。而作为独特视觉艺术的中国画,人们更看重的是笔墨、气韵、意境、格调诸方面。这诸方面中,笔墨又是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一幅画的气韵、意境和格调。笔墨的高下,又在于对水和墨的掌控,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水墨格调、浓淡干湿的表现层次,溵湿渗透、似像非像的意象特征,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审美理想。 罗汉是于友善常画的又一种人物画题材,常有人称于友善为“于罗汉”。与历史大家的罗汉画相比,于友善的罗汉水墨韵味显得更加突出。从《虚空清净·十八罗汉手卷》、《读经罗汉》、《持扇罗汉》、《松荫罗汉》、《静坐罗汉》看,于友善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去表现罗汉的神态,而是通过浓淡枯湿不同的水墨,用没骨的笔法,来塑造一个个神形兼备的罗汉形象。与顾恺之人物线条的灵动,石涛作品的秀骨相比,于友善的作品兼有他们的特点,但却比他们多了许多趣味,再配以魏隶兼备的“友善体”长题,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于友善是一位人物画家,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水墨山水画的探索,他在山水画领域取得的成就,丝毫不比当今同时代山水画大家逊色。最初看到于友善的山水画是《对月两姮娥》、《东海论道》两幅山水人物手卷,细笔重彩,传统味甚浓,一点不输古人。《郭家沟南坳》是2007年于友善带领南艺人物画工作室学生赴陕甘写生之作,灵动的水墨线条配以浅洚的色彩,一派“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的黄土高坡景象跃然纸上。一批黄山、太行山写生,更是用灵动的水墨,将松涛、怪石、云海、溪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友善是一个随性的画家,从不刻意而为,往往是兴之所至,一挥而就。一批描写动物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今年是鸡年,从不画鸡的于友善一时心血来潮,于是大吉图便成了丁酉年送给夫人的礼物,画面上的鸡气宇轩昂、英姿勃发、神采奕奕。于友善爱狗,更爱画狗,他养了一只名叫拉拉的拉布拉多犬,他常说拉拉是他的家人、亲人,拉拉更是于友善笔下的常客,这次展出的《拉拉和妈妈》便是其中的作品。 除了爱狗,于友善爱一切有生命的动物。温顺可爱的兔子、憨态可掬的白熊、聪明伶俐的猴子,坚韧不拔的骆驼、温顺憨厚的考拉、顺良敏捷的斑马,威风凛凛的东北虎,甚至凶猛的鳄鱼、胆小的乌龟、笨拙的犀牛,都成了他描绘的对象。这些作品,以墨塑形,以墨提神,把中国画水墨浓淡干湿的特点运用到一个新的境界,展现了神态各异、神形兼备、惟妙惟肖、韵味十足、奇妙美丽的动物世界。 “纵观中国书画史,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流书画家,单凭娴熟老练的技巧表现出变化丰富的笔墨语言,即使这些笔墨语言确实非常赏心悦目,也是远远不够的。凡是那些顶尖的大师级画家的作品,之所以那么深入人心,摄人心魄,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高超的绘画技巧或者异于常人的艺术修养”(于友善语)。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法与学养、艺品与人品,没有学养,仅有技法,画得再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画匠。“所谓的高手,就是高在除了具有娴熟自如得心应手的表现技法与雅逸清越超迈脱俗的理念素养,他们必须是极超然、笃定于胸,对世事,对人生,对艺术有着坦荡、纯粹的襟怀,磊落、豁朗的态度。惟其如此,方可创作出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艺术品,为人类,为我们的艺术宝库添光增彩”(于友善语)。在这方面,于友善比当今绝大多数画家都做得好。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于友善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传道授业的教育家。他对教书育人非常投入,用周京新的话说,“这种投入不是刻意要求自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他常常启迪学生要细心观察、有所发现、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注重学生各自的特点,用心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质,从不会强行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启发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真正能够做到因人施教。”于友善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深入灵魂、嵌入骨髓的。他喜欢篆刻,一本《捉刀代笔》里,有多少是他为学生刻制的名章、闲章,写生稿里,有多少写生对象都是他的学生。学生们都称赞他是一位循循善诱,提携后辈的好老师。 “于水为友,于墨为善”是对于友善致力于中国画创新探索的概括;“于画为友,于人为善”是对于友善人格魅力与修养的概括。精湛的技法与高尚品格的结合,铸就了一幅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优美画卷。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