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27日至4月8日,“怀乡-- 陆庆龙绘画作品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博物馆主办。 陆庆龙老师表现的更多的是苏北农村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景,故乡情,应该说真正做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怀。 南京大学艺术教育传统渊源深厚,从李瑞清、徐悲鸿到改革开放伟大教育时代的到来,一批批优秀艺术家在此建树,为南京大学、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贡献着积极的力量。 陆庆龙作品中的农民或者农民工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基层,但是他们所呈现出来的是积极向上的、美好的、阳光的一面,这种感情是特别打动人的;看了陆庆龙的油画风景后,你会感觉到绘画艺术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是照相术所永远无法替代的,即使是冬天雪景、河湾的一角、草堆或者小平房,你都能感觉到温度、有暖意,这是画家将自己主观情志投射到自然风景中所再生的一种境界;边陲风情系列更让我感觉到画家的视野和笔墨,不仅是表现家乡的人和物,他的笔墨是可以表现这个世界的。总书记倡导创作“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的艺术作品,其实陆庆龙的油画作品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九个字,就是“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我希望更多地艺术家向陆庆龙学习,在绘画中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更多地正能量。 苏北的景色是一般画家不敢问津的,因为苏北的景色没有高低的起伏,也没有色彩的变化,但是陆庆龙老师硬是画出了它的美丽、它的个性以及它不一般的魅力,这真的是不容易。 第一,庆龙他很本色,他整个人就像这个展览题目一样“怀乡”,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种乡情,我在苏北生活了好长时间,我能感受到那片土地对他的滋养;第二,就是他的作品语言也很本色,一点都没有矫揉造作,一点都没有肆意的胡来,一点都没有作为一个艺术家高高在上要强加给别人的那种强势,他作品的语言是在生活当中切身体验到的,是从他所描绘对象的骨子里面生长出来的,是实实在在根植于生活当中的,所以他的艺术语言是感人的;第三,庆龙是个好老师,我知道他的时候,他在苏北引领一批对美术创作有追求的画家,给他们很多指导;可以说到南京之前,他就对江苏的,尤其是苏北的美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到了南京之后,他依然是这样,我们交流的时候,他谈的很多都是教学;教学中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老师,教书育人、展现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基于这三点,我想庆龙今天的展览呈现出的不光是他的艺术作品,而是呈现出他整个人,作为一个画家、一个老师、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对生活有热爱、有追求的艺术家的责任心和大爱之心。 南大这个神奇的地方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有着高端的学术平台,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元的学术背景,往往能够给艺术家一个广阔的空间;陆庆龙从苏北到南大以后,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是三十年可以做一件事的艺术家,不追赶潮流,但他的视野、他的笔触又跟这个时代从来没有脱轨,就像他所表现的风景也好,人物也好,给我们所呈现的都是一种正能量的东西;我觉得他的风景,形成了固定的一种模式,而且在绘画语言方面,尤其是油画语言方面也有他的创造,他的绘画人物虽然是草根群体,但是充满一种乐观的情绪,给我们社会带来正能量,所以我觉得陆庆龙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是以作品说话,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另外他的边陲风情系列,我们能注意到他在绘画语言方面、在图式方面,也试图打破原有的格局,这就说明他并不固守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的一成不变,他始终在寻找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发现新的语言。 作品欣赏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