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近日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全市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将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统筹设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目前,朝阳区已基本形成了“15分钟文化服务圈”,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购借书、看书、换书,村民们可在家门口看文艺演出;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文化广场700多个,分布在各村居、镇街和区域中心。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自助微型图书馆采用最新的RFID技术,市民刷卡借阅图书(资料图) 通过自助借书机轻松借阅 市民只需要在自助借书机上轻轻一刷,借阅书籍的相关手续就会自动办理。自助借书机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书架手段,实现图书借阅服务。目前,像这样的自动借书机,朝阳区已安装125个,成为朝阳区十二五期间打造四级文化网络的一部分。 “在这里借书,就像在自家书柜里取书一样方便。”朝阳区图书馆副馆长李凯向记者展示了射频识别自助借书机。只需刷一次卡,书柜的玻璃门自动打开,取书的瞬间就能自动完成扫码、登记等借阅手续。 为了不让街头的借书机成为“空摆设”,2014年起,朝阳区还加强了借书机的维护和更新,“一本书满60天都没有人借就会下架,来做更新、调换。”同时还上线了一个预约借书平台,市民打电话预约想看的图书,就有工作人员将书送到离其最近的自助借书机,48个小时内前来取走。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市民可通过微信号“点书” 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朝阳区图书馆新馆落成,读者可以自行办理办证、借还书、无线上网密码获取等服务。朝阳图书馆新馆紧邻东三环,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共有藏书100余万册,85%以上空间均为读者使用区域,老人、未成年人、盲人均有独立的借阅区。 今年起,朝阳区图书馆新馆设立了微信公众号,读者有想看的新书,可以在微信中点书名,图书馆将根据读者提供的书名采购新书,并优先配送至读者家附近的文化中心。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垡头文化中心图书馆设计前卫时尚,适合年轻人阅读(资料图) 垡头地区成立“文化委员会” 送文化下基层,最为关键的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能不能让当地老百姓尝到合胃口的“文化大餐”?这时“菜单定制”的文化服务就显得很重要了。 而在垡头文化中心,就有一个居民自治的“文化居委会”。作为公共文化四级服务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它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区划,这里的成员包括垡头、王四营、十八里店、黑庄户、南磨房、豆各庄周边的“五乡一街”。 “这些街乡文艺团队的需求都不太一样,我们居委会就得制定不同的文化配送方案,他们是缺人手还是缺场地缺指导,我们都得提前汇总,想办法定制解决。我们中心不是简单地送几场演出到街乡。”垡头文化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垡头文化中心总面积达五千多平方米,共9层,外形酷似一颗黑色钻石,整体装修偏前卫。这里除了图书馆、电影院、民众教育学堂、为贫困儿童志愿捐书驿站等设施外,还有年轻一族爱好的绿皮火车咖啡厅、黑钻剧场、垡头青年创意、多媒体数字空间、车库创造社等现代文化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