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公众号

葛玉君:“品”与“质”的反思与追问

“学院的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现场

  “学院的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一次旨在集中展示国内高等艺术院校高端艺术人才培养成果的学术交流展。展览展出各大美术学院精心筛选的300余幅(每个院校提交参展作品30—40幅)不同画种、不同形式语言以及不同艺术观念的优秀作品,仅在中央美术学院报名作品就超过500余幅,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八大美院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的最新创作的一次代表性呈现,较为全面的反映了近几年研究生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问题。同时,此次展览也是一个契机,它将尝试搭建高等艺术院校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一个品牌性全国巡回展。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品质”,所谓“品质”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指人(艺术家)的素质;其二,指物品(艺术品)的质量。人的素质不仅仅包括人的健康、智商、道德等状况还包括人的能力、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等因素,而物品的质量则是指物品的好坏优劣之标准。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好的品质(艺术家)必然直接导致好的物品(艺术品)的质量,同样好的物品(艺术品)的质量也必然是一个人(艺术家)优秀品质的呈现。因此,(一个展览的)品质往往是成就(一个展览的)品牌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品”不仅有品质、物品、等级、种类之意,更具辨别好坏之品评、评价之意,这其中自然引申出建构所谓的价值准绳、评价标准的含义。

“学院的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现场

  回到这次展览,在我个人看来,“品质”至少呈现出几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作为当代艺术语境中生长起来的一代年青艺术家所呈现出何种时代品质?

  其二,八所不同院校,涉及不同地域性特征及历史发展的差异化问题,每所院校所呈现出来的各自学院不同的品质为何?即“学院——学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换言之,或许每个院校的发展早已“去差异化”,呈现为“完全趋同化”或“部分趋同化”,这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其三,作为中国高等艺术教学的主导力量,八所美院所呈现出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品质,在国际化、全球化语境中与国外其他院校之间所存在何种意义上的差异,我们如何考察其同质性与差异化问题,亦是我们所亟需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种归纳并非仅仅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对其由“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教育——艺术语境——历史文脉及价值追求”层级式的反思与追问。更是在新的语境下,引申为直面中国学院教育抑或追溯中国当代艺术DNA的宏观课题。

“学院的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现场

  此次展览及其论坛着眼点之一,即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招生结构发生改变,尤其在一线城市受限于招生规模等因素,各院校不断增加研究生教学比例,关于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被提上日程。而近些年关于实践类硕博士的目标定位尤其是实践类博士生的培养一直存在诸多分歧,是专业型还是学术型,是以专业为主?还是以文化为主?还是兼而有之?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尤其在博士生层面是否行得通?等等。但是最新政策显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中明确指出了实践类博士生与理论类博士生培养的差异性。换言之,对于实践类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定位以及培养模式的探讨正在逐步引向深入。这些看似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实质关系到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以及创作实践未来发展的方向性。

  展览另外一个着眼点则是,青年艺术家由“学院”向“社会”的推广与过渡,学院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走向社会。无疑,此次展览为各位硕博士同学提供了“文博会”这样一个优质平台,成为由学院到社会的一个“中转实践点”。为同学们提供进一步面向社会展示的平台。当然,这次展览实质上还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兴起后,在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冲击下,艺术在“去政治化”的同时,又陷入市场化与资本化的吊诡当中,进而引申为“资本对艺术的控制与艺术对资本的反控制”这样一个学术命题,而在这样一种语境中,资本在不影响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情况下,如何参与到学术进程亦是我们这个展览所引发且值得探讨的议题之一。

“学院的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现场

新世纪以来,我们和85时期所面临的群体性的理想主义的问题,以及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寻求国际身份(国际接轨)的问题有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尤其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本土化思潮),我们试图在寻找一种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再建构”的这样一个过程;另一方面,90年代,新经济市场的兴起,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冲击下,艺术在“去政治化”的同时,又陷入市场化与资本化的吊诡当中;同时,艺术还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冲击,呈现出对新科技、新技术,对未来想象的急切关怀。

  正是这样一种激烈的变动,改造着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教育模式,甚至改造着我们的DNA。正是在这样一种潜移默化当中,塑造了我们无法想象却又触手可及的未来,这些都是我们在探讨高等艺术教育问题时,无法回避的因素。

葛玉君

执行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教学部主任

2017年4月9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粉丝0 阅读1224 回复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榜

Powered by 文艺日报 © 2010-2099 cnwhw.com.cn Inc. 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250号 (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601089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