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公众号

“回望云峰” 中国美术馆馆藏赵望云作品展(西安站)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7-04-13 - 2017-05-14
  开幕时间:2017-04-13 10:00
  展览城市:陕西 - 西安
  展览地点: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参展人员:赵望云
  展览介绍

  回望云峰 仰之弥高——赵望云先生艺术感怀
  “我手写我心,时代维妙肖”。

  百年中国的时代风云和百年中国画的承传拓变造就了赵望云。赵望云先生不仅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到民间去、表现民生疾苦的艺术大众化思潮的先驱,也是五六十年代“长安画派”卓然崛起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其一生以“为人生而艺术”为宗旨,以表现时代精神为追求,自始至终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同时,在“行万里路”的直面生活中高扬源于本心的人文关怀,在“人与天侔”的相互对应中奏响西北自然的浩然之歌。

  赵望云的艺术历程发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的激励和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所带来的“普罗文艺”的影响下,当时的文艺界喊出了“艺术到民众中去”、“艺术家应该走出象牙之塔,来到十字街头”的新口号。赵望云以响应和开创的姿态,确立了改造中国画的新艺术观,其主题内容直面人生、直面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切中实弊而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而作为“乡间人”的平民出生,在塑造自我质朴、敦厚的内在骨气的同时,也使其对于农民生活和情感有着天然的亲近。从1932年开始,他接受《大公报》委托进行“农村写生”活动,持续了数年时间,在行走中以自然、平易、朴实的艺术手法捕捉和描绘了大量农村生活纪实作品,这些作品图文相应,强调绘画的情节性与文学性,犹如低声沉吟的乡村民谣,以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明白晓畅的宣传作用,激发着广大民众在战乱岁月的深沉共鸣。从1937年到1941年,赵望云又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他以笔为枪,撰文作画,出版《抗战画刊》,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黑暗,体现了正直艺术家自觉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奉献精神。

  长期的旅行写生,一方面奠定了赵望云绘画的坚实基础,同时其深刻的民主进步性和开拓性的社会题材也使他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走向民间、直面生活的最早的代表性画家——“以这种神圣的责任,做为终生生命之寄托”。四十年代后,赵望云定居西安,继续坚持原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经验,而且更加注重对传统的深入研究,艺术视角也转而聚焦于山原雄浑壮丽、民风朴实厚道的整个大西北。画面内容不再仅是早期以人物为主的乡间民情,扩展为既包含着祖国建设、乡村变革等社会内容,又展示着西北自然雄浑壮丽的山川风貌的现实主义风景。无论是建国后五十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宝成铁路写生、黄河写生还是林区写生、祁连山写生,都集中呈现了新中国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凸现了强烈的西北地缘性特色:崇山峻岭、戈壁草原、民族生活与风土人情等皆入笔下,构成了一系列苍凉、劲健、寥廓而如“边塞诗”的西北画卷。这些画卷以写生的方式展开,笔墨朴实自然,风格峻伟森郁,将西北自然风光和传统艺术精神相互熔铸,从而奠定了“长安画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艺术主张和实践方法。在立足西北厚土、坚持自身艺术探索的同时,赵望云还组建画会,培养后学,组织创作研究,保护西北文物,成为新的历史时期西北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画坛西北风的“拓荒者”。

  艺术的光辉总是在人生的磨砺中得以绽放。“文革”使赵望云遭受了一系列的迫害打击,但当在逆境中重拾画笔时,他的艺术生涯却达到了人生最后一个创作高峰。晚年的赵望云如耕牛反刍,将内心的自然与生活体验消化、提纯,再造静穆、纯真的化境,一种“内省式”的艺术创作状态在怀念与追忆中不期而至,既有寄托对时代与人生相互碰撞的沉吟忧思,也有怀想过去、憧憬美好未来的梦里家山。作品强化主观情怀的表现,笔墨更加凝练概括、质朴拙厚,意境追求呈现出诗意化、音乐性的特色,迈入艺术人生的化境。

  郭沫若在四十年代参观赵望云展览后赠诗赞曰:“画法无中西,法由心所造。慧者师自然,着手自成妙。国画叹陵夷,儿戏殊可笑。江山万木新,人物恒释道。独我望云子,别开生面貌。我手写我心,时代惟妙肖。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而作为长安画派的同道与挚友,石鲁在其去世之后痛挽题到:“尊美重德,艺为人民”。斯人虽去,但其别开生面的艺术创造和艺为人民的人文精神将永留画史、弥久而新。

  2006年,在赵望云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他的八个子女以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51幅作品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思念之情。这批宝贵的捐赠,涵盖了赵望云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创作,对赵望云一生的艺术创作构成了有序而系统的总结。2014年,我馆在“典藏活化”系列展刚开始启动时,就举办了馆藏赵望云先生写生作品展,旨在引领当代美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导向。今天,又从这批捐赠作品中精选佳作回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出,在呈现赵望云先生艺术主体风貌的同时,正如其所信守的“为大众而艺术”的理念一般,使这些国家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所享。

  近几年来,中国美术馆围绕“典藏活化”举办了一系列的典藏作品展,以馆藏精品为核心,深入挖掘展览主题和文化价值,让馆藏“文化之物”在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激发下获得新的时代生命,让典藏艺术精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此次将“典藏活化”与“捐赠巡展”相结合,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国家美术殿堂的经典收藏不仅“活化”于美术馆自身,而且走向全国各地,让不同地区的人民均衡享有文化权益,为全民所用;第二,作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赵望云先生“为大众而艺术”的创作理念和“直面生活”的创作手法对于当前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和引导作用。此次省亲般的“回望”,尤其对于西北画坛而言,有利于在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中激活这一优秀传统,坚定艺术创作发展方向;第三,通过这样的捐赠巡展,既有利于增强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者之间的联系,在慷慨捐赠与学术回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又可在合作与交流中促进相互信任、促进国家美术收藏事业的持续发展。

  最后,再次向赵望云先生家属的慷慨大义以及为此次巡展付出辛苦工作的各美术馆同仁表示感谢!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7年4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粉丝0 阅读1951 回复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榜

Powered by 文艺日报 © 2010-2099 cnwhw.com.cn Inc. 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250号 (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601089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