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龙凤纹玉璜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凤鸟纹装饰出现得很早,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凤纹图像。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印有凤鸟、兽面和太阳纹图案的白色陶罐,其凤鸟的姿态为飞翔状,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凤形纹样。另如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的凤形陶杯;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象牙雕,吴县鞋山墓葬出土的良渚文化凤鸟纹壶等。在新石器时代的诸多文化类型中都出现了不少凤鸟图案,而且其装饰的大都是祭祀用的神器或随葬品,说明当时凤鸟崇拜的观念已相当浓厚。 龙凤纹玉璜拓片 西汉出廓龙凤纹玉戈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究竟是什么使得原始先民们如此推崇凤鸟纹样呢?首先,凤的形象源生于一些鸟类图腾的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凭空的臆造,而是一种有意识的综合与创造,可谓“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其次,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原始农业产生并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而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对这种生业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一些与自然现象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崇拜便产生了。在古人模糊的思维中,认为一些鸟禽的行为方式与自然现象的变化有着神奇而密切的关系,仿佛就是这些自然现象的创造者、召唤者和象征物,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而且鸟禽善于飞翔,能够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因此,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鸟禽具备有呼风唤雨、通天达地的特异功能,从而产生对凤鸟的崇拜。凤既是集众多鸟禽的别称和化身,也是集这些鸟禽的优秀品质于一身之大成者,是多元一体化的百鸟之王。同时凤的形象不完全是某种自然物,而是若干种自然物的综合,也是古代各个不同氏族相互联系、融合,并且吸收对方图腾特征的结果。 图3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高6厘米,宽4.6~5.9厘米,厚1.3厘米。 图4 徐州东洞山二号西汉楚王墓出土。直径7.9厘米,厚0.3厘米。玉环呈黄白色,通体透雕,以三条虺龙蟠绕而成,环身透雕有龙、凤、貘及卷云纹,并以阴线刻划细部,线条流畅自然。玉环多用于成组玉佩的中部。 图5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长6.0厘米,宽4.3厘米,厚1.5厘米。玉佩呈青黄色,平面前尖后圆,中部鸡心隆起,有一椭圆形孔。正背面分别雕刻一龙一凤,龙首及凤首并列,采用圆雕技法琢成。龙鼻和眼睛突出,凤冠突起,喙作内勾状,回首展望。凹面边端处阴线刻饰勾连云纹。 图6 徐州骆驼山东29号汉墓出土。其中玉凤饰件雕双凤相对状,高4.1厘米,宽2.8~1.8厘米,厚0.6~0.2厘米。 图7 徐州白云山汉墓出土。长10.4厘米,宽4.9厘米,厚0.5厘米。由整块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凤长冠勾喙,展翅翘尾,造型庄重大方。 图8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高4.3厘米,宽2.3厘米。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