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 山鬼 镜心 设色纸本 133×66cm 1945年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傅抱石 山鬼 镜心 设色纸本 133×66cm 1945年 左:(传)北宋 张敦礼《九歌图》中的山鬼形象 右:张大千《九歌图册》中的山鬼形象 屈原之后,战国宋玉《高唐赋》、三国曹植《洛神赋》等都有若干演绎。至清代,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后经郭沫若、马茂元等人考证与阐发,“山鬼”被演绎为“女鬼”或“女神”,被广泛接受。自古以来,这个美丽奇幻的多情女神,就是人物画的重要题材。历代画家尽情描绘山鬼,多以裸女形象出现,缀以花环草裙,骑坐于虎豹之上,隐约出失落、忧怨之态。 傅抱石与郭沫若、朱洁夫合影 乙酉岁暮、丙戌之间,傅抱石在《屈原》《湘夫人》创作之后,又将目光投注于《山鬼》诗篇,认真研读,不断锤炼,几乎完全沉浸于《山鬼》的构思与经营之中。他通过对文学的整体把握和叙事细节的细腻思考进行思维的时空转换,审慎运笔,将文字生动而富有寓意地转为图画,开始再现山鬼的动人形象。 山鬼 133×66cm 1945年作 乙酉(1945)冬至前一日,傅抱石比较历代山鬼图式,紧扣《九歌》作为祭歌的特色,竭力发挥水墨功能,营造出一种鬼魅迷离的世界。 山鬼 163.6×82.8cm 1946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丙戌三月初三(1946年4月 4日),再次作成《山鬼》(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对于这次营构,傅抱石分外满意,最后题录《山鬼》全诗,立夏(5月6日)前夕补题直叹:“余所写,此为较惬,岂真有鬼耶?”与之相比,1945年作的《山鬼》,在人物刻画上有更多的耐人寻味的细节,赋色上也更加丰富。云雾通过墨色变化,使空间更有层次感。 九歌图·山鬼(屈原九歌图册十开之九) 36.2×47.8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20世纪50年代以后所作的《山鬼》,尽管眼神相对宁静乐观,面目圆润丰满,眉目比例开阔,少了些忧郁,多了些明丽气息。 《山鬼》人物剖析 《山鬼》局部-侍从和赤豹驾驭的辛夷车 人物造型轻盈简约,衣裙用笔干练洒脱,而面部、眼睛刻画细腻传神,生动传递出惆怅的期待心情。画面注重水墨渲染,以淡墨卷出团团乌云,大笔蘸墨挥笔疾刷,横涂竖抹,呈风雨之状,烘托生命之神出行的威风,而侍从隐没于风雨浓云间,雨丝横斜,云雾迷蒙混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幻化效果。 《山鬼》局部-人物主体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局部 傅抱石笔下的山鬼,身形是“S造型”,衣纹以顾恺之高古游丝描疾笔而就,凝练劲健,如得狂草之意。 《山鬼》局部-人物面部 山鬼的面部五官也值得细细赏析,她的眉毛娟秀细长,利用散峰细笔绘制而成;她的眼睛是淡墨勾轮廓,再以焦浓的墨勾上眼皮,然后用淡墨散峰;她的鼻子以中锋淡墨线条勾勒,整体线条流畅;她的嘴巴为樱桃小嘴,中间部分线条由淡墨一抹,再加点胭脂晕染,刻画出精致的朱唇下嘴;她的头发线条流畅,头发多次晕染,通过墨色变化达到好的质感。 《山鬼》上款人 杨仲子(1885-1962),原名祖锡,亦名扬子,号粟翁,江苏南京人。1904年毕业于南京江南江南格致书院,留学法国、奥利地归国后,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曾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1938年起,在重庆历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1947年在南京任全国音乐学会理事长、礼乐馆编撰、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兼教授等职。1949年后,任南京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