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家寄语: 单以近代画家论,一个画家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少则数千,多则以万计,其中又有多少幅能在当下著录出版?特别是建国后三十年左右,国内的收藏气氛尚不如今天这般,客观上也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开放的环境。在那特定的年代里,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家才有少量的作品付诸出版。而这一时期,凡见诸画册书籍的作品,无一不是画家亲自甄选,反复斟酌拿出的作品。此时的著录最为可靠,也是最具权威性的。 叶浅予 敦煌千佛洞之春 镜心 设色纸本 33×56 cm 敦煌千佛洞之春 书影 20世纪50—60年代,叶浅予逐渐进入了其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由于丰富的生活积累且精力充沛,叶公在这一阶段创作出一批经典作品,《敦煌之春》便为其中之一。1954年,叶浅予带领刘勃舒、詹建俊、汪志杰三名毕业留校生赴西北写生,师徒一路西行,经由敦煌莫高窟入甘肃夏河的藏区采风,前后长达半年。沿途采取西北山河之灵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归来之后,叶公即创作了如《夏河之夏》、《拉卜楞寺院》、《敦煌之春》等数幅精彩绝伦的山水佳作,隔年便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影响巨大。这批作品,大多由国家机构或家属珍藏,现于市场者极少,更可见是幅春之敦煌珍贵之处。 谢之光 街头即景 镜心 设色纸本 54.5×33.5 cm 街头即景 书影 云山对望各空蒙,小坐闲亭微雨东。欲写江南无限意,先看妙笔乱湖中。之光此作草草而成却笔趣横生,盖得生活春光好,自与寻常之作不同。 贺天健 红日新安江 镜心 设色纸本 1966 年 40.5×62 cm 红日新安江 书影 1972年,为扩大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为出口创汇、促进外交,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相关部门精心遴选了其时享誉中国画坛的著名画家之35件佳作,合册编纂而成《中国画》一书。该书一经问世即引起各方瞩目,而1974年的“批黑画运动”即从此书开始,涉及之画家画作大都遭到批判。贺天健1966年所作《红日新安江》以朱砂定调,望上银线万里,观下百舸争流,两岸层林尽染,突出了其时的时代风貌。这件红色佳制,也因此免遭批判厄运。《中国画》所收录的诸件作品,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刻上了时代的烙印,能完整留存下来的作品,实属不易,识者还当勿过。 吴青霞 太湖渔舟 镜心 设色纸本 1956 年作 94.5×52.5 cm 太湖渔舟 书影 魏紫熙 黄㘭大桥 立轴 设色纸本 1976年 45×68.5 cm 黄㘭大桥 书影 魏紫熙1975年深入生活到江西进行写生创作活动,他走遍井冈山的山山水水,瞻仰了井冈山众多的革命圣地,写生、创作了一批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197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精选了这批作品中的16幅,印制了一批宣传画,面向全国发行。此十六幅作品,堪称魏紫熙七十年代艺术创作的代表作,本幅《黄坳大桥》即为其中之一。 高奇峰 达摩 镜心 设色纸本 75×33 cm 达摩 书影 任率英 红线盗盒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 年 95.5×56.5 cm 红线盗盒 书影 钱瘦铁 黄山幽居 立轴 水墨纸本 1930 年 147.5×57.5 cm 黄山幽居 书影 是幅煌煌巨制,水墨绘黄山之景,松溪高涯,磴道云烟,其境幽邃高朗,笔用奇转老辣之力,特富金石韵趣。而墨法苍润干湿互现,皴擦之法,层层积墨,并有戴本孝,梅瞿山之格调,而寻其画境,绵密宏茂之体,则是法自元人黄鹤山樵。图上有跋,有如画论一般可为绘画注解其内含,辞云“作画须紊乱中具头绪,婀娜中具刚健,斯为上品”,这种旨趣也道出钱瘦铁书画印三者同参得出的感悟。钱瘦铁能于篆刻,当初与吴昌硕,邓散木并称“三铁”,他又以篆隶之法作山水花卉,所以笔下所绘,醇厚,沉逸,不以流美取悦于人,气格高迈,非品鉴再三不知其味,一旦知其味则会为其画法画风所折服。 黄宾虹 遵义纪游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 76×33 cm 遵义纪游 书影 黄宾虹曾感慨自己的画是“曲高和寡”,并有其画“三十年后或许为人所知”的预言。所幸在其生时,便有傅雷与之结为莫逆知音。黄傅二人,一位是画坛宗师,一位是文坛巨匠,彼此倾慕,相交数十载,堪称其时艺坛文坛的伯牙子期。1943年冬,傅雷经手组织操办了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的“黄宾虹先生八秩书画展”,这也是黄宾虹艺海生涯的第一次画展。展览同时,又有上海鉴真社出版《黄宾虹先生山水画册》行世,内收二十幅作品,是幅《遵义纪游》便收录其中。画写遵义乐安江东岸之子午山,但见山路蜒曲盘绕,茅亭陋屋隐于其中,扁舟一叶荡于湖上,一派闲适宁雅气致。又见宾虹公用笔气韵贯通,如锥画沙,更显现一种苍古高华的钟鼎之感,其笔墨之炉火纯青,可见一斑。 钱松喦 潭柘寺辽代银杏 镜心 设色纸本 1980年 66×45 cm 潭柘寺辽代银杏 书影 钱松喦是最早进行中国画改良的新金陵画派艺术家之一,祖国山河的新颜新貌,火热朝天的建设场景,革命圣地的庄严肃穆,主席诗词的革命激情都是钱松喦为新中国立传的绝佳题材。这跟他“思想变了,绘画内容也变了”的说法是一致的。便如此幅作于1980年的《潭柘寺辽代银杏》,在其大量的山水画中是非常少见的,而“畴昔尝游潭柘寺,今于劫后重游”的跋语,则更耐人寻味。此件在1985、1988年先后展览,并出版于同期画集之中,裱边更有钱公之女钱心梅题跋,足见是幅珍贵之处。 陆俨少 桃花源 立轴 设色纸本 1983 年 88.5×46.5 cm 桃花源 书影 《桃花源》作于1983年,取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桃花溪》诗境入画。画面构图奇幻,色彩相间的大面积墨块与飘逸灵动的留白形成了强烈对比,奇正相生,让人赏心悦目。其线条浑厚老辣,流走自如,极富变化;勾云勾水,生动鲜活,千岩竞壑,一派繁荣;一抹桃红抒展于云泉之间,勾连气脉、活泼气氛,是为本幅点睛画眼。作为传统型的中国山水画大家,陆俨少所画的云、水线条,飞动处自有一种温厚、绵渺的意味,从容不迫。观其画有如登临山巅、千里之风景尽收眼底之感。陈传席评其画云“观变于阴阳而立,发挥于刚柔而生,可谓画道高手”,这个评价应非常中肯。《桃源图》成画次年即赴德国展览,后又经多次重要学术出版,识者当珍宝之。 李可染 牧牛 立轴 设色纸本 1984年 72×47 cm 牧牛 书影 齐白石 青鸟 立轴 设色纸本 88×70 cm 青鸟 书影 《青鸟》曾于日本昭和48年(1973年)6月在东京帝国大厦举办的“齐白石展”中展出,并出版于同名画册中。是幅以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入画,几乎全以水墨为之,画面简洁提炼,神鸟栩栩如生。据其款识印章可推知,此件大约作于白石早期,同类作品亦可参见出版于《荣宝斋画谱·74期》的《呼雷》一画。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