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克Gustav Ecke(1896-1971) 与同时代生活在中国的欧美人相比,虽然都喜欢将中国家具引入自己的生活环境,借以深刻体验“异域风情”,古斯塔夫 ·艾克更加敏锐的注意到了中国家具的美学价值和工艺科学价值。 古斯塔夫 ·艾克(Gustav Ecke, 1896~1971)是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创者,《中国营造学社》创社会员之一。1923年厦门大学建校,受聘来华任教。1928年,清华学堂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时,艾克应约来京任教,后转任北京辅仁大学西洋文学史系教授。1948年离开中国,受聘美国檀香山美术馆及夏威夷大学。 限量200本珂罗版《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 与艾克同时代生活在中国的欧美人相比,虽然都喜欢将中国家具引入自己的生活环境,借以深刻体验“异域风情”,但艾克更加敏锐的注意到了中国家具的美学价值和工艺科学价值。 攒斗灯笼锦栽榫 在成为这样的宗师之前,艾克首先是一位“收藏者”,尽管他那时的收藏品多数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收录122件(套)明清家具。其中,艾克夫妇自己收藏的有38件。当然,这并不代表艾克收藏的全部。比如在其后的1948年盖茨出版的《中国家用家具》一书中,记载有艾克收藏的一把黄花梨南官帽椅(见该书第82号)。而这把看上去极具标准范的椅子,却并未出现在艾克自己的专著里。 艾克1944年《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件23 1991年的一篇艾克先生的论文《Notes on Chinese Furniture》,刊载出它在主人位于夏威夷家中的场景。《Chinese Funiture Selected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4-2003》第83页 简约清丽的架子床,弥散着清晰的明式韵味。线脚明朗的座面边抹,刚直劲挺的马蹄,六柱支撑的屋宇结构,挂檐和床围的灯笼锦装饰,都是经典而鲜明的明式符号。设计制作的匠师,无疑对明式床榻的造型谙熟于胸。挂檐下牙板飘逸的卷草纹,笔直挺阔的灯草线,看似简单实则繁杂的攒接图案,昭示着工匠的技艺精纯。 黄花梨六柱架子床 床围板上的灯笼锦图案,都是用长短不一形态各异的短料,相互攒接而成。连接委角方格的十字,延伸至方格内,衔接卷牙两两相抵,形成与委角的呼应。如此攒成的灯笼锦图案,经查阅资料库中的同类黄花梨架子床,未见第二例。比较接近的,是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的一张,没有本例的委角方格。 架子床围板局部 这样稀有而经典的攒接案例,连明式家具泰斗王世襄先生都极为重视,特意将这张床的线图,编入其巨著《明式家具研究》丙16号。并在”明式家具的结构与造型规律”一章中,引用这一纹饰作为案例。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插图 同时,王世襄先生在经过仔细研判后,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图版中的床围子图案也有不合理处。清晰可见的是该床的左后角,侧面围子的图案完整,但正面的图案欠完整……..此床是否经人拆改过,或出于匠师的疏忽,尚难遂断……”。这即说明此物的重要程度,也反映出老一辈专家学者严谨求实的认真态度。 杨耀先生绘线图 为此,中国嘉德专家组一起拆解此床进行研究,经仔细观察,未发现改动的痕迹。按常理,床具改动只会是由大改小。该床现有长度226厘米,宽度160厘米,应属正常尺寸。 架子床局部 经此波折,原本完美无缺的黄花梨架子床,便有了瑕疵,留下历史带给他的痕迹。但却无损于他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相信有远见卓识的藏家,并不会因此而轻视,更相信会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恢复它从前的娇好容颜。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