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花峰:黄山第一峰 必须老实的说,我尚没有踏入过黄山,更别提汤口,所以只能翻遍一切网络上的美照,PS过的、美图秀秀过的、实景攻略中的照片等等,但是再无黄宾虹笔下的莲花峰胜景。 其实,直到今天,莲花峰作为黄山风景区境内的第一高峰,36大峰之首,海拔在1864米,但因为黄山风景区的人流多过大,以及莲花峰对于普通游客存在一些危险,所以和天都峰是轮流开放,只有光明顶是常年开放的。 各种美图下的莲花峰 就我在茫茫网络海洋中翻到的各种美照来看,莲花峰主峰突兀,四周均是小峰簇拥,但是更多表现的是莲花峰最高处的胜景,多数是一种远观平视的角度,或者是一定要站在对面一个差不多高度的地方,才能看到莲花峰的状态。 烟云缭绕中的莲花峰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能够把一切生活或者自然中的事物通过画家的视角,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黄宾虹 《黄山汤口》立轴 设色纸本 171×96 cm 中国嘉德2017年春拍 但更加准确的说,对于黄山形象的表达,只有中国山水画家才具功力去完美的表现。只是,不知道一生曾经九次登顶黄山的黄宾虹,曾经去过几次莲花峰?以至于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还能对黄山的各种景致了然于心,并且留下这绝笔巨制《黄山汤口》。 看,在黄宾虹《黄山汤口》图中,从直观的图像角度去看,黄宾虹显然是经过了一番艺术剪裁。 “资深黄山导游”黄宾虹留下的线路攻略 “三十六峰天都莲花前海胜景由汤口入”,这是时年92岁的“资深导游”黄宾虹留下的“路线图”,这位“导游”在画面中尽可能的安排了多个黄山胜景,并且错落有致的进行排序,从桃花溪拾阶而上,途径观瀑楼,人字瀑和百丈泉的美景尽收眼底,顺着弯弯绕绕的山涧小道,一路就到了紫云峰,终至莲花峰。 实景中的桃花溪 黄宾虹笔下的桃花溪 画面的最下端应该是黄山美景桃花溪,是在黄山桃花峰的北侧,这条小溪集合了桃花峰的水流,形成一个最为开阔的溪谷,传闻桃花峰旧谷有桃树万棵,到了花期的时候,满山都是粉红的桃花,而到了花谢的时候,这条小溪都被落花覆盖,极为美丽,这等美景,当然在黄宾虹几乎要“黑作一团”的画面中,难以看到咯。 黄宾虹笔下的观瀑楼 实景中邓小平所到的观瀑楼内景 顺着黄宾虹在画面着所营造的路线,左侧的高山流水,长松下两人盘腿而坐,在对谈着什么,这显然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观,而不是现在黄山风景区里密密麻麻的游客,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坐下来欣赏旁边的人字瀑和百丈泉以及九龙瀑。 实景中的百丈泉 黄宾虹笔下的百丈泉、人字瀑、九龙瀑(三条泄流而下的瀑布) 古人就是这么的有闲情逸致,或者是黄宾虹就是这么的有心情,按说,旁边的观瀑楼应该是观看人字瀑和百丈泉最好的位置,可是黄宾虹偏偏让两个人在相隔不远的长松里席地而坐,位置略微的低于观瀑楼。 实景中的莲花峰 黄宾虹笔下的莲花峰 不管“任性”的黄宾虹如何去安排,人字瀑上面肯定是黄山另外一个名胜紫云峰了,同时也是《黄山汤口》图里的仅此于主峰莲花峰的一个山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紫云峰海拔在1665米,略微低于莲花峰,常年被云雾笼罩,阳光照射的时候呈现一片紫色。 紫云峰 其实,我仔仔细细的看了黄山莲花峰的照片和游记,从莲花岭到莲花峰之间的距离大概是1.5公里,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一些黄山知名度最高的美景,但是爬到莲花峰顶大概是需要1.5-2.5个小时。 黄宾虹在写生中 至此,黄宾虹在92岁那年,患有严重的眼疾,凭着记忆,勾勒出了《黄山汤口》图中的美景,也许,这正是黄宾虹在生命弥留之际,最为留恋的地方吧,也或是他终登上的高峰吧。 黄宾虹 南高峰小景 立轴 设色纸本 1955年作 177.5×74cm 的确,黄宾虹是一座全民性的高峰,书法、理论、花鸟、山水、鉴赏乃至于收藏等各方面的高度都和别人不一样。 黄宾虹 高阁清话 镜心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45×126cm “黄宾虹当场写生性的东西往往是线性的,经常在西湖栖霞岭一带边走边画,拿着很小的本子,一支铅笔,后来看到黄宾虹写生的作品多了,就会发现他其实往往既是对景写生,又不是对景写生,山川都不一定是具体针对性的一模一样的去写生,这个概念和我们现在说的写生是不一样的,他在写生的过程中其实很快的把自己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结合在一起,这才是黄宾虹在山水创作中的写生,等于是先生自己的印象创作”,画家吴山明如此说到黄宾虹的山水写生。 记得在前几年,浙江突然出现了一些“骂”黄宾虹的声音,有人说“黄宾虹是垃圾桶”,这个言论一出,立马成为众矢之的,黄宾虹究竟是大山还是大坑? 黄宾虹 山川卧游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40.5×305cm 后来在2015年,黄宾虹诞辰150周年之际,这个话题再度成为热议,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正如何光锐所说黄宾虹既是中国山水画离我们最近的一座新高峰,同时又能成为“危险的大陷阱”,这无疑是一个难以解释的矛盾。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美术史推远到一定的距离,看清黄宾虹在山水画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的意义所在。 黄宾虹 《溪山访友》 谈到黄宾虹的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一般都会用“黑密厚重”、“浑厚华滋”来形容。还因为其早年山水画较疏淡清逸而称为“白宾虹”,以凸显其晚年“黑宾虹”之“黑”。然而黄宾虹的山水画不仅仅是黑,从早期的“浅绛”到“青绿”,以及晚年“水墨丹青”的作品,轻快的颜色和笔墨一直都存在,这幅《黄山汤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