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旋律在北京科技大学教职工活动中心礼堂落下最后一个音符,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指导,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2025年“民族音乐‘艺’起来”系列分享会于11月13日正式圆满收官。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携10场精品演出,先后走进商圈、科技园、博物馆、军营、校园等10个特色场景,将国家级艺术资源精准送达基层一线,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惠民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作为海淀区倾力打造的民族音乐普及品牌,本次系列活动以“国乐铸魂、精准惠民”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国家级院团+基层场景”的服务模式,让高雅艺术走出音乐厅,融入城市肌理。 从10月3日五棵松万达广场首场演出点燃国庆氛围,到11月13日北科大专场致敬科研工作者,活动紧扣时代主题与群体需求,先后呈现“国庆为伟大祖国庆生”、“重阳节敬老爱贤”、“军民同心”、“美育浸润”等特色主题,实现了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
文化传承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以琵琶、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为载体,既演绎了《龙腾虎跃》《十面埋伏》等经典曲目,让观众感受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更带来《中阮摇滚》《敦煌》等融合作品,通过传统音色与现代节奏的碰撞,打破民乐“古老小众”的刻板印象。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民乐雅韵与古寺钟声交融的重阳专场,让老年观众在熟悉旋律中体悟传统文化温度;在北京语言大学,《瑶族舞曲》《牧民新歌》等曲目通过多语种解说,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生动媒介,彰显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精准服务让文化惠民落地生根。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特性定制演出内容:中国农业大学专场中,《流水》的灵动与《敦煌》的悠远,与“强农报国”的学府精神深度共鸣,成为青年美育的生动课堂;慰问驻区部队专场,激昂旋律传递军民同心情怀,让军属感受到深切关怀;北京大学医学部专场,为常年忙碌的医护人员奉上民乐文化盛宴,让白衣天使感受到来自社会的致敬之情;而北京科技大学专场则以激昂乐声致敬“钢铁脊梁”,激励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 业态融合为区域发展注入动能。国庆期间的五棵松万达广场、海淀大悦城两场商圈专场,创新实践“民族音乐+文旅商”融合模式,通过免费开放的国家级演出为商圈引流,既让市民在逛街间隙享受艺术熏陶,更以文化赋能激活消费潜力,成为海淀文旅融合的示范案例。东升科技园、魏公芳华里等基层场景的演出,则将文化服务延伸至产业园区和社区末梢,让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国乐魅力。 据统计,海淀区2025年“民族音乐‘艺’起来”10场系列演出累计覆盖线下群众超万人次,国家公共文化云、“文旅海淀”视频号及抖音号等线上平台直播观看量已突破百万,现场观众们拍摄照片及录制精彩视频分享到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自媒体更是获得三四百万的二次传播。 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族音乐‘艺’起来”系列活动是海淀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探索,通过“国家级资源下沉+精准化场景匹配”,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基层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未来,海淀将持续深化与国家院团合作,完善文化惠民长效机制,让文化之力成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