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 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最重要的人物——潘天寿,无论在美术教育领域还是国画技法的探索领域都功绩卓著。2017年5月2日,适逢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展览时间为5月2日至5月14日。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作为艺术家的他,曾直面现代之挑战,接续优秀传统之正脉,倡导“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力创沉雄奇崛、浩大刚正的画风;以其风骨遒劲、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构,在千年中国画史中独树一帜。他力倡中西艺术“拉开距离”、“双峰挺立”,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并在现代语境中完成中国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奠定了现代中国艺术自我更新的意识基础。 潘天寿《八哥崖石图》 1923年潘天寿任教于上海美专,与诸闻韵一起开创中国第一个中国画系,开始了他的美术教育生涯。1928年应杭州国立艺术院之邀,任中国画专任教授,从此与这所学校未曾分离。近代以来,中国画在稳定发展了千百年后,突然遭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诘难和变革要求,在教育方式、创作模式、观念思想上面临全方位的从传统向现代的激越转型。 潘天寿《梅月图》 其中,“高风峻骨”展示潘天寿先生成熟期的代表性巨作,力求突出潘天寿先生艺术的最大特点——“风骨”;“饮水生涯”通过档案、手稿等文献,全面呈现潘天寿生平、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一味霸悍”重点展现潘天寿作品的笔墨成就;“奇崛明豁”聚焦潘天寿在中国画章法上的创造匠心;“雁荡山花”从潘天寿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雁荡山写生为切入口,展示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实践求索;“守常达变”展示潘天寿在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 潘天寿《雁荡山花图》 潘天寿1961年给花鸟班上课 |
2019-05-07
2019-04-08
2019-02-12
2018-10-11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