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公众号

歩虚词—许莹绢本水墨作品展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嘉宾合影

  许莹绢本水墨作品展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青年艺术家许莹近两年来绢本水墨新作30余幅。作品集中呈现了许莹一直致力于探索的艺术方向和艺术成果。

  每一位青年艺术家都是当代社会的一员,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正如策展人高毅副教授所言,许莹的首次个展,展出的是她近两年创作的水墨作品,分别是以西瓜为载体的山川景观和以动物形象为主题的两个系列作品。虽然这两个系列主题不同,但联系这两类作品的表达方式却惊人的一致。这些水墨作品聚焦于自然山水与原始生态,关注的是他们的易逝与脆弱的属性。


许莹(右)与导师高毅副教授合影


展览现场

  对于一个在城市长大的青年而言,街道、高楼几乎占据了视觉记忆的全部,而自然山水景观则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原有的模样。在许莹的山水系列作品中,西瓜不稳定的圆形,西瓜本身的易碎、易腐的属性都传达出一种难以经久与不稳定之感,使观者对置于其上的自然山水产生焦虑与担忧的情绪。许莹的这种表达方式,一方面可以让人感受到城市化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失衡,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隐约能在她的画面中看到一种诗意的永恒。透过许莹这个系列的作品,我们可以从画面飘动的云烟,流动的溪水,活动的人物感受到生机,但整幅作品却又在许莹完美的技术掌控之下是极其静谧的呈现,画面仿佛是静止的、永恒的。这种感受是许莹作品带给我们的一种全新体验。对观者而言,其实艺术作品中最有趣也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艺术家天然具有的让我们看到她看世界方式的能力。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这个世界,还是艺术家们所描绘的世界。许莹作品中的一切状态是无时间性的。景与物、山与水、人与景仿佛都处在一种不生不灭的情境之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许莹的动物系列作品中,她让半透明的绢本绘画后隐约透出可以供观者阅读的文字。从中我们可以读到反复出现的猎杀与破坏;同时,这些作品上的题跋则书写了古人对于生态平衡的理念。文字内容及承载形式在传统与现代中穿梭,这些文字力图在水墨绘画之外形成价值依托。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把图文呈现的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还原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

  部分作品


作品《变色龙》


作品《鱼-1》


作品《犀牛-1》


作品《狮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粉丝0 阅读2493 回复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榜

Powered by 文艺日报 © 2010-2099 cnwhw.com.cn Inc. 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250号 (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6010892号-2 )